首页 > 都市青春 > 捡漏鉴宝收藏我的博物馆举世无双 > 第125章 笔筒名字的由来

第125章 笔筒名字的由来(1/2)

目录

图乾看了一下,那个光头大叔被分到老吕那里了,图乾摇头为老吕默哀三秒钟。

人少就少吧,早完工早回滨市。

约好的今天晚上去拜访白昆的酒友,这次是去不上了,图乾要早点赶回去,明天送师父上飞机。

正好被国宝帮这一闹,图乾给人鉴宝的心气消了很多,也乐得早点脱身。

秩序恢复了,走人之后的第三位藏友上来。

也是巧了,还是个笔筒。这可不容易。

图乾抬头看看,藏友是个年轻版的眼镜光头大叔。

这这……

图乾有点担心又是个国宝帮,“这位藏友,刚才那位大叔的话您也听到了,您还信我?”

年轻人点头,“我信。年轻人怎么了,年轻人就该被老年人骑着啊?

我是来鉴宝的,也是来学知识的。

您给讲讲,笔筒不装笔,那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我对这个比较好奇。”

“好,那我就说两句。”

不是国宝帮的徒孙,图乾很高兴,

“其实笔筒这个东西,咱们想想也知道,不是用来装使用中的毛笔的。

毛笔这东西,一头是毫,一头是杆,放笔筒里怎么放?横着肯定放不进去。

笔头朝下吧,会炸毛。

笔头朝上呢,如果笔头是干的,会散。如果是湿的的话,水流进笔杆,时间长了笔杆又会开裂。

怎么放都对笔不好。

实际情况也是,古人用笔的时候,暂时不用时会将笔搁在笔架上。用完不用了,又会洗净后头朝下挂起来,这都用不到笔筒。”

年轻人没有盲从,想了想确实是那么回事,便点头继续听图乾讲。

图乾拿起藏友的笔筒看。

这个笔筒也是个方形。但比国宝帮大叔那只小了三四倍。

而且也不是青花,是粉彩,画得是四季花鸟。

“您这支笔筒,才是一眼大开门。什么叫一眼大开门啊?入眼的每一点全都对,没有半点含糊,才能叫一眼大开门啊。

您这件,清晚的民窑小精品。毫无争议的老。

多少钱买的?”

听说是真的,年轻人很高兴,“花了七百八。”

“哟,那你这算捡大漏了,这种粉彩的民窑小精品,市场价万八千没问题。碰到喜欢的,一万二三也可能卖得出去。”

年轻人高兴地收起笔筒,“多些专家。我还有一点好奇,向您请教。”

图乾谦虚道,“谈不上请教,咱们交流。”

年轻人点头,“这笔筒不装笔,为什么叫笔筒啊?”

图乾笑,“你愿意听,我就多说两句。”

反正负责的人也不多了,图乾也就不着急。

喝了口水,图乾与年轻人对视着道,“其实笔筒这个词早在三国时就有了,但是否和明清时期的一样,没有实物佐证。

我这有个说法,不见于书籍,也不闻于市井,不见得真。

您呢,就随意听,咱们互相参考,做个研究嘛。

这古人用笔,是很爱惜的,但笔终究是个消耗品,再怎么保养,它的磨损也是不可逆的。

这用废了的笔,古人不舍得扔,就弄一个容器,收藏着。

古人把用废的笔,摆在桌子上看着,那可都是他们自己用过的苦功啊,看着心里就有成就感。

这就是我听说的,关于笔筒名字和用途的由来。

与此相伴的,也开启了笔筒的收纳功能。一些小物件也会被放在笔筒里面。

到了后来,笔筒又渐渐的演变成了观赏器和把玩器,越来越多样化、小型化、艺术化,就像你这一只,比手掌稍大一点,收纳是不怎么用得上了,倒是很适合欣赏把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