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北朝帝业 > 1267.第1265章 大封群臣

1267.第1265章 大封群臣(2/2)

目录

陇西李氏固然不及关东崔卢等名族传承悠久,但是自西凉太祖李暠以来也都是谱系有传、清晰分明,倒不会发生诸如侯景一般称帝之时连父祖名号都搞不清楚的笑话。宗族七庙自始祖李暠以降,皆加皇帝尊号并作追谥,七庙俱备、井然有序。

追述祖宗固然也是强化君权威严的一个重要程序,但对于时局群众而言,最牵动人心的自然还是对于一众文武勋臣的封赏。

等到元月人日这一天,宗庙礼事暂时告一段落,又正逢大朝之日,朝廷便就此公布了对于一众勋臣们的封赏。

李泰虽然是大唐新君,但是这新生的大唐政权也并非他凭着一己之力便建立起来,在不同的阶段过程中也都受到过各种提携帮助与效劳尽忠,凡对大唐政权建立做出贡献之人,自然也全都需要加以褒扬。

早在李泰登基当日,便已册封原配独孤妙音为皇后,母亲卢氏为皇太后,诸子并幼、未加元服,故而暂不赐封。元日大朝之时则先大封亲党,二弟李超受封郑王,三弟李奥则封鲁王,余诸同祖堂兄弟自李裒以降亦皆封王。

同祖之外,最先与事的李礼成亦得封东平王。余诸同族,李宝诸子后人承嗣者皆封郡公,余者凡见名宗籍者各授县公以下各等爵位。

此番新朝封授爵名当中,王爵只是一等,并无亲王、郡王之差,诸王名号有异、食邑有差,但品秩相同,食邑三千至五千户之间,实给五百至八百户之间。

在诸功臣勋爵当中,又加一等国公,秩与王同,并为一品,除二王后国宾之外,非大功之士、纵至亲之徒亦不得予授。而这第一批得授国公之人,亦皆举世公认有大功于国之人。

首先是追授数人,宇文泰这一前代霸府首领得封岐国公,曾给予李泰莫大帮助的贺拔胜则追封为定国公,老丈人独孤信追封为卫国公,在李泰入关伊始便提供保护帮助的若干惠追封代国公,柱国李弼则追封邢国公。

此诸追封诸人虽然并未直接参与大唐政权之建立,但都在不同时期给予李泰的势力发展和关中政权的壮大以极大的影响,尽管斯人已逝,但这份功勋仍然得以保留下来遗泽后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诸追封诸人各有嗣子继承爵位,但唯独贺拔胜有些特殊。贺拔胜诸子俱为高欢所杀,后来以其弟贺拔岳之子贺拔经为嗣。

但李泰与贺拔岳的儿子们关系并不友善,尽管后来随着他的势大掌权,贺拔经纬兄弟两也曾试图修复彼此间关系,但时过境迁之后,李泰对他们不加打压报复便已经算是宽宏大量了,自然也不会再加以礼待。

之前是没得选,这一次他在攻伐北齐的过程中,又搜索到了贺拔胜兄长贺拔允的儿子们,而且此诸子在当时魏军攻克定州的战事中还有一定的归义之功,于是李泰便索性拣选贺拔允诸子当中品性尚算恭良的贺拔世乐为贺拔胜嗣子。

贺拔胜对李泰的帮助之大可谓是无可取代,哪怕是后来的独孤信都是因为贺拔胜的缘故才逐渐对李泰青眼有加,更不要说李泰麾下初期部曲势力大部分都是继承自贺拔胜,朱猛等忠臣义士至今都还在为其效忠,尽管其人没有亲生血脉延传下来,李泰也不想就此断绝这一份情义。

之所以他还要在事后多年仍要更改贺拔胜的嗣子,就是希望贺拔胜这一份遗泽能够存续更长的时间。如果仍是让自己不喜的贺拔经为其嗣子,李泰也很难耐得下心去对其关照有加。

抛开对宗室和逝者的封赏追授,对当世时流的封奖才是重中之重。在朝群士之中,于谨、高仲密、萧詧、豆卢宁俱得封国公,掌兵大将中则有杨忠、韦孝宽、宇文贵、贺若敦、高乐、梁士彦得封国公,这十位国公也成为开皇新朝的勋臣之首。

这开皇十国公当中,在朝几人多述旧事,诸如高仲密和萧詧,虽然当下未必有显赫功勋可论,但高仲密曾是唐皇旧主又一起狼狈西投,资历意义自是非凡。至于萧詧身为南梁宗室,在唐皇南下经略山南初期,彼此也是相得益彰,且在后续攻略江陵的过程中贡献不小。

其余掌兵大将功勋之士当中,主要受封的还是此番灭齐的功士,其余诸将同样也不乏资历功勋俱有可观,诸如韩雄、史宁、李贤、权景宣等等诸人,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参与此次灭齐之役或者乏甚出色的表现,便没有出现在第一波受封国公的名单之中。

不过如今天下也不谓太平无事,凡所有志立功之士也都不愁没有机会兴建武功,不说北方还有几股残齐势力等待予以扫荡扑灭,南方的南陈,还有诸边蠢蠢欲动的胡夷四邻同样也需要征讨震慑。

这些大将但使都能保持忠勇于事、精勤武功的态度,也都不愁没有机会更进一步。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