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较新鲜没有较好(1/1)
最后,世界变得和两百年前完全相反。
远地的产品通过广告而为人熟悉,
近旁的产品反倒变陌生。
在万圣节前夕,大人会提醒小孩,收受邻居自行准备的水果或食物时要提防有诈,厂商包装的糖果则安全得多。我们一再听到这样的耳提面命,以致觉得那已成常识。我们觉得,由远方不知名且很有可能属不同国籍、种族、宗教信仰的陌生人所制作的食物,比邻居分发的食物更为安全,但对生活在20世纪以前任何时期的人,乃至今日许多人而言,却会觉得很荒谬。我们怎么会这么信任遥远异地的制造商?
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期里,大部分人只吃自己猎杀或采收的东西。若是从他人处取得食物,也是通过当面实物交易,且仍知道该食物为何人所制造。在那大段时期里,来自较远处的食物很罕见,且这类食物大部分是以原料形式买进(例如稻米、小麦),买者了解它们,因而可以自行加工处理。为数甚少的食物制造商,例如面包师傅,受公会监督,以确保品质。在冷藏设备问世之前,产地愈近的东西愈新鲜,愈新鲜愈好。
19世纪时,由于人口急遽增加、运输革命、国际贸易暴增,传统的新鲜观念动摇。主食(例如谷物)的大量生产和肉类的异地运送,让国际分工得以形成。较低的价格,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对遥远异地制造者的疑虑,但进口食物引发的纷争仍不少。本国农民用关税保护农产品,肉品制造商则诉诸口蹄疫危险,以限制国外肉类进口。
复杂的长距离食物贸易之所以增加,有一部分得归功于技术。盐腌食物和脱水食物,人类早已知道,但条状牛肉干之类盐腌食物,虽可以下咽却难吃,因而过去只有奴隶和牛仔吃。19世纪,罐装技术问世,将食物变成适合长程运送的工业原料。1810年,法国发明家阿珀特(nichos appert)开始制作罐头食物,但这类食物烹煮过头,少有人青睐。可想而知,社会地位类似牛仔、奴隶的士兵,成了罐头食物的第一批消费者,一如他们后来成为浓缩食物的试验者。美国南北战争,加上真空烹煮技术改良和马口铁罐头问世,催生出19世纪末期的罐头食品大厂,例如亨氏(hjhez pany)、康宝浓汤(capbell’s up)、法美(fran-arican pany)、博登(borden)。
远地食品之能进入家家户户厨房,冷藏设备也功不可没。人类使用冰当然已有数千年历史,但在汽轮、火车问世之前,它融解太快,无法用于长距离保存食品。商用冷藏设备于1890年时已普及于工业化国家,但重达五吨,用以运送食物的功能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弗里吉戴尔(frigidaire)、凯文内特(kelvator)两家公司,销售史上最早的家用冰箱,1940年时,美国一半家庭拥有冰箱。新鲜、邻近、最近生产这三者间的关系为之改变。
但光技术不足以将远地食物带到家家户户。即使在保鲜科技有所改良之后,仍有疾病、掺假行为,破坏消费者对他人所生产食品的信心。这一未受规范的市场,也是个肮脏市场。当时的工厂,往往如辛克莱(upton scir)小说《丛林》(the jungle )所描述,被视为黏腻、污秽的地方,而非如今日有时所呈现的形象——明亮、一尘不染、卫生的实验室。先是州政府,继而联邦政府,出面拯救。美国政府仿效1880年代英国所颁行的法律,开始管理食品的生产、运送、经销。1906年的“纯净食品和药物法”(pure food and drug act),赋予美国农业部核准工业食物上市的权利。美国消费者信任食物检查官员的科学权威和正直,于是愿意买愈来愈多的加工食品。
都市化和超级市场问世,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搬进城里后,再无足够土地可供自种粮食。但1950年代后,他们有了大型超级市场,里面有罐头食品大厂的产品。当地的食品杂货店老板,自豪于熟稔每位顾客,有口碑为自家产品挂保证(店里产品有许多是装在一般容器而非罐头中),然而终究不敌卖场大、没有人情味、便宜且新兴的郊区居民开车可轻易抵达的超级市场。为数较少的一群公司,将资金用于建立商标和利用商标促销其加工食品,而超级市场正为这些加工食品汇聚于一地陈售提供了场所。通过广告,这些商标变得家喻户晓。
最后,世界变得和两百年前完全相反。远地的产品通过广告而为人熟悉,近旁的产品反倒变陌生。工厂制造、包着玻璃纸的产品变成卫生的,手工制的产品变得不受信任。政府检查官的许可权,变得比邻居的近在咫尺和名声更可信赖。于是,我们小孩丢掉自家制作的万圣节饼干,打开糖果包装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