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碧血剑 > 第01章 危邦行蜀道,乱世坏长城

第01章 危邦行蜀道,乱世坏长城(2/2)

目录

朦朦胧胧的睡了一会儿,忽觉有人相推,惊醒坐起,只听杨鹏举低声道:这里果然是盗窟,咱们快走吧!.张朝唐大吃一惊,低问:怎么样.

杨鹏举点燃烛火,走到一只木箱边,掀起箱盖道:你看。.张朝唐一看,只见满箱尽是金银珠宝,一惊之下,做声不得。杨鹏举把烛台交他拿着,搬开木箱,下面又有一只木箱,伸手便去扭箱上铜锁。张朝唐道:别看旁人隐私,只怕惹出祸来。.杨鹏举道:这里气息古怪。.张朝唐忙问:甚么气息.杨鹏举道:血腥气。.张朝唐便不敢言语了。杨鹏举扭断了锁,静听房外没有动静,轻轻揭开箱盖,把烛台往箱内一照,两人登时吓得目瞪口呆。

但见箱中赫然是两颗首级,一颗砍下时日已久,血迹都已变成黑色,另一颗却是新斩下的。两颗首级都用石灰、药料制过,是以须眉俱全,那颗砍下已久的也未腐烂。杨鹏举饶是久历江湖,这时也吓得手脚发软,张朝唐哪里还说得出话来。杨鹏举轻轻把箱子还原放好,说道:快走!.到炕上推醒了张康,摸到厅上。三人蹑足走到门边,杨鹏举摸到大石,心中暗暗叫苦,竭尽全力,也搬它不动,刚只推开尺许,忽然火光闪亮,那姓朱的拿着烛台走了出来。

杨鹏举手按刀柄,明知不敌,身处此境,也只有硬起头皮一拚。哪知姓朱的并不理会,说道:要走了吗.伸手把大石提在一边,打开了大门。

杨鹏举和张朝唐不敢多言,喃喃谢了几句,低头出门,上马向东疾驰。奔了十几里地,料想已脱险境,正感宽慰,忽然后面马蹄声响,有人厉声叫道:喂,站住,站住!.三人哪里敢停,纵马急行。突然黑影一晃,一人从马旁掠过,抢在前面,手一举,杨鹏举坐骑受惊,长嘶一声,人立起来。杨鹏举挥刀向那人当头砍去。那人空手拆了数招,忽地高跃,伸左拳向杨鹏举右太阳穴打落。杨鹏举单刀横架金梁.,向他手臂疾砍。岂知那人这一拳乃是虚招,半路上变拳为掌,身未落地,已勾住杨鹏举手腕,喝声:下来!.将他拖下马来,顺手夺过了他手中单刀,掷在地下。星光熹微中看那人时,正是那姓朱的农夫。那人冷冷的道:回去!.回过身来,骑上马当先就走,也不理会三人是否随后跟来。杨鹏举知道反抗固然无益,逃也逃不了,只得乖乖的上了马,三人跟着他回去。一进门,只见厅上烛火明亮,那小牧童和其余三人坐着相候,神色肃然,一语不发。

杨鹏举自忖不免一死,索性硬气一点,昂然说道:杨大爷今日落在你们手中,要杀就杀,不必多说。.姓朱的道:应大哥,你说怎么办.姓应的沉吟不语。姓倪的道:张公子主仆放走,把姓杨的宰了。.姓应的道:这姓杨的干保镖生涯,做有钱人走狗,能是甚么好人但他今天见义勇为,总算做了件好事,就饶他一命。罗兄弟,把他两个招子废了。.

姓罗的站起身来,杨鹏举惨然变色。

张朝唐不懂江湖上的说话,不知把招子废了.便是剜去眼睛之意,但见了各人神情,想来定要伤害杨鹏举,正想开口求情,那小牧童道:应叔叔,我瞧他怪可怜的,就饶了他吧!.姓应的与众人对望了一眼,顿了一顿,对杨鹏举道:既然有人给你求情,也罢,你能不能立一个誓,今晚所见之事,决不泄漏一言半语.杨鹏举大喜,忙道:今晚之事,在下实非有意窥探,但既然被我见到了,自怪杨某有眼无珠,不识各位英雄好汉。各位的事在下立誓守口如瓶,将来如违此誓,天诛地灭,死得惨不堪言。.姓应的道:好,我们信得过你是一条汉子,你去吧。.杨鹏举一拱手,转身要走。姓倪的突然站起来,厉声喝道:就这样走么.杨鹏举一楞,懂了他的意思,惨然一笑,说道:好,请借把刀给我。.姓朱的从桌下抽出一把利刃,轻轻倒掷过去。杨鹏举伸手接住,走近几步,左手平放桌上,嗖的一刀,登时砍下三个手指,笑道:光棍一人作事一身当,这事跟张公子全没干系…….众人见他手上血流如注,居然还硬挺住,也都佩服他的气慨。姓倪的大拇指一挺,道:好,今晚的事就这般了结。.转身入内。拿出刀伤药和白布来,给他止血,缚了伤口。杨鹏举不愿再行停留,转身对张朝唐道:咱们走吧。.张朝唐见他脸色惨白,自是痛极,想叫他在此休息一下,可是又说不出口。

姓应的道:张公子来自万里之外,我们惊吓了远客,很是过意不去,别让你回到外国,说我们中土人士都是穷凶极恶之辈。这位杨朋友也很够光棍。我送你这个东西吧。.说着从袋里掏出一块东西,交给张朝唐。

张朝唐接过一看,轻飘飘的是一块竹牌,上面烙了山宗.两字,牌背烙了一些花纹,看不出有甚么用处。姓应的道:眼前天下大乱,你一个文弱书生不宜在外面乱走,我劝你赶快回家。这几天在路上要是遇上甚么危难,拿出这块竹牌来,或许有点儿用处。过得几年……唉,或者是十年,二十年,你听得中土太平了,这才再来吧!乱世功名,得之无益,反是惹祸。.张朝唐再看竹牌,实不见有何奇特之处,不信它有何神秘法力,想是吉祥之物,随口谢了一声,交给张康收在衣裹之中。三人告辞出来,骑上马缓缓而行。回到适才和那姓朱的交手所在,见单刀兀自在地,闪闪发光,杨鹏举拾了起来,心想:我自夸英雄了得,碰在人家手里,屁也不值!.天明时,到了一个小市镇上,张朝唐找了客店,让杨鹏举安睡了一天一晚。次晨才再赶路。行到中午时分,打过尖,上马又行了二十多里路,忽然蹄声响处,一骑马迎面奔来,掠过身旁,向三人望了一眼,绝尘而去。行了五六里路,后面马蹄声又起,仍是那骑马追了上来。这次杨鹏举和张朝唐都看得清楚了,马上那人青巾包头,眉目之间英悍之气毕露,从三人身旁掠过,疾驰而前。

张朝唐道:这人倒也古怪,怎么去了又回来。.杨鹏举道:张公子,待会你自行逃命罢,不用等我。.张朝唐惊道:怎么又有强盗么.杨鹏举道:走不上五里,必有事故,不过咱们后无退路,也只有向前闯了。.

三人惴惴不安,慢慢向前挨去,只走了两里多路,只听见嘘哩哩一声,一支响箭射上天空,三乘马从林中窜出,拦在当路。杨鹏举催马上前,抱拳说道:在下武会镖局姓杨,路经贵地,并非保镖,没向各位当家投帖拜谒。这位张相公来自外国,他是读书人,请各位高抬贵手,让一条道。.他在江湖上本来略有名头,手上武艺也自不弱,不过刚断了手指,又想这一带道上的朋友多半与姓应的是一伙,是以措词谦恭,好言相求。三乘中当中一人双手空空,笑道:我们少了盘缠,要借一百两银子。.他说的是浙南土话,杨鹏举和张朝唐愕然相对,不知他说些甚么。刚才骑马来回相探的那人喝道:借一百两银子,懂了没有.杨鹏举见他们如此无礼,不禁大怒,喝道:要借银子,须凭本事!.当先那人喝道:好!这本事值不值一百两银子.从背上取下弹号,叭叭叭,三粒弹子打上天空,等弹子势完落下,又是连珠三弹,六颗弹子在空中分成三对,互相撞得粉碎。变成碎泥纷纷下堕。

杨鹏举见到这神弹绝技,刚只一呆,突觉左腕剧痛,单刀当的一声落在地下,才知已被他弹子打中了手。对面第三人手持软鞭,纵马过来,一招枯藤缠树.,向他腰间盘打而至。杨鹏举勒马避开。那人软鞭鞭头乘势在地下卷起单刀,抄在手中,长笑一声,纵马疾驰,掠过张康身边时,白光闪动,钢刀挥了两挥,已割断他背上包裹两端的布条。他却毫不停留,催马向前奔驰。

包裹正从张康背上滑落,打弹子那人恰好驰到,手臂探出,不待包裹落地,已俯身提起,掂了掂重量,笑道:多谢了。.转眼间三人跑得无影无踪。

杨鹏举只是叹气,无话可说。张康急道:我们的盘费银两都在包裹,这……这……怎么回家呢.杨鹏举道:留下你这条小命,已算不错的啦,走着瞧吧。.三人垂头丧气的又行。走不到一顿饭时分,忽然身后蹄声杂沓,回头一望,只见尘头起处,那三人又追了转来。杨鹏举和张朝唐都倒抽一口凉气,心想:抢了金银也就罢了,难道当真还非要了性命不成.那三人驰到跟前,一齐滚鞍下马,当先一人抱拳说道:原来是自己人,得罪得罪。我们不知,多有冒犯,请勿见怪。.另一人双手托住包裹,交给张康。张康却不敢接,眼望主人。张朝唐点点头,张康这才接了过来。

当先那人道:刚才听得这位言道,一位是杨镖头,一位是张公子,都是真姓么.张朝唐道:正是!.说了两人的姓名来历。三人听了,均有诧异之色,互相望了一眼。当先那人说道:在下姓黄,这两位是亲兄弟,姓刘。张公子,你早拿出竹牌来就好了,免得我们无礼。.张朝唐听了这话,才知道这块竹牌果真效力不小,心神不定之际,也不知说甚么话好。那姓黄的又道:两位一定也是到圣峰嶂去了,咱们一路走吧。.张朝唐和杨鹏举都料想他们是一帮声势浩大的盗伙,远避之惟恐不及,怎敢再去招惹张朝唐道:我和这位朋友要赶赴广州,圣峰嶂是不去了。.

姓黄的脸带怒色道:再过三天就是八月十六,我们千里迢迢的赶来粤东,你们到了这里,怎不上山.上山做甚么,八月十六有甚么干系,张朝唐和杨鹏举两人全不知情,可是又不敢直认。张朝唐硬了头皮,说道:兄弟家有急事,须得马上回去。.姓黄的怒道:上山也耽搁不了你两天。你们过山不拜,算得甚么山宗的朋友.张朝唐更加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山宗.是甚么东西。杨鹏举终究阅历多,见这情势,知道圣峰嶂是非去不可的了,虽有凶险,也只有听天由命,而且瞧他们神色语气,也似并无恶意,便道:三位既然如此美意,我和张公子同上山去便是。.说着向张朝唐使个眼色,示意不可违拗。姓黄的霁然色喜,笑道:本来嘛,我想你们也不会这般不顾义气。.六人结伴同行,一路打尖住店,都由那姓黄的出头,他只做几个手势,说了几句古里古怪的话,沿途饭馆客店便都不收钱,而且招待得加意的周到客气。

走了两天,将近圣峰嶂山脚,只见沿途劲装结束之人络绎不绝,都是向圣峰嶂而去,肥瘦高矮,各色各样的人都有,神色举止,显得都是武人。这些人与姓黄的以及刘氏兄弟大半熟识,见了面就执手道故。

张杨两人抱定宗旨决不再窥探别人隐私,见他们谈话,就站得远远的,但听这些人招呼的声音南腔北调,辽东河朔、两湖川陕各地都有。瞧他们的行装打扮,大都是来自远地,人人都是风尘仆仆。张杨两人暗暗纳罕,又是栗栗危惧。杨鹏举心想:看来这些人是各地山寨的大盗,多半是要聚众造反。我是身家清白的良民,跟反贼们混在一起,走又走不脱,真是倒霉之极了。.

这天晚上,张朝唐等歇在圣峰嶂山脚下的一所店房里,待次日一早上山。众人正要吃晚饭,忽然一人奔进店来,叫道:孙相公到啦!.此言一出,店中客人十之八九都站了起来,涌出店去。杨鹏举一扯张朝唐的衣袖,说道:瞧瞧去。.走出店房,只见众人夹道垂手肃立,似在等甚么人。过了一阵,西面山道上传来一阵马蹄声,众人都提高了脚跟张望,只见一个四十来岁的书生骑在马上,缓缓而来。他见众人站在道旁迎接,催马快行,驰到跟前,跳下马来。人群中一名大汉抢上前去,挽住马缰。

那书生一路过来,和众人逐一点头招呼。他走到张朝唐跟前,见他也是书生打扮,微微一愕,双手一拱,问道:这位是谁.张朝唐道:在下姓张,请教阁下尊姓大名。.那书生道:在下姓孙,名仲寿。.张朝唐拱手说道:久仰,久仰.孙仲寿微微一笑,进店房去了。

晚饭过后,杨鹏举低声对张朝唐道:这姓孙的书生相公显是很有权势。张公子,你去跟他说说,请他放咱们走。人家是读书人,话总容易说得通。.

张朝唐心想不错,踱到孙仲寿门口,咳嗽一声,举手敲门。只听到房里有诵读诗文之声,他敲了几下,读书声就停了。房门打开,孙仲寿迎了出来,说道:客店寂寞,张兄来谈谈,最好不过。.张朝唐一揖进去,见桌上放着一本摊开手抄书本,一瞥之下,见写着辽东.、宁远.、臣.、皇上.等等字样,似是一篇奏章。张朝唐只怕又触人所忌,不敢多看,便坐了下来。孙仲寿先请问他家世渊源,张朝唐据实说了。孙仲寿说道:张兄这番可来得不巧了。中华朝政糜烂,不知何日方得清明。以兄弟之见,张兄还是暂回渤泥,俟中华圣天子在位,再来应试的为是。.张朝唐称是,说道正要归去。接着把自己如何躲避官差、杨鹏举如何相救、如何得到竹牌等事说了一遍,只是夜中见到箱内人头一事略去不提。

孙仲寿道:我们在此相遇,可算有缘。明日张兄随小弟上山。也好知道我中土的一件千古奇冤。只要此行所见所闻。不向外人泄露,小弟担保张兄决无危害。.张朝唐谢了,却不敢多问。孙仲寿问起渤泥国人的风土人情,听张朝唐所述,皆是闻所未闻,喟然说道:不知几时我中华百姓才得如渤泥国一般,安居乐业,不忧温饱,共享太平之福.

两人直谈到二更天时,张朝唐才告别回房。杨鹏举已等得十分心焦,听他转告了孙仲寿之言,才放下了心。次日正是中秋佳节,张朝唐、杨鹏举和张康随着大众一早上山。中午时分,半山里有十多人担着饭菜等候,都是素菜,众人吃了,休息一阵,继续再行。

此后一路都有人把守,盘查甚严。查到张杨三人时,孙仲寿点一点头,把守的人便不问了。张朝唐暗叫:好险!要是昨晚没跟他这一夕谈话,今日是死是活,实所难料。.傍晚时分,已到山顶,数百名汉子排队相迎。中间一人身材魁梧,似是众人的首领,见到孙仲寿上来,快步下来迎接,携手走入屋内。山上疏疏落落有数十间房屋,最大的一座似是一所寺庙。这些屋宇模样也甚平常,并无碉堡望楼等守御设备,却又不像是盗帮山寨。杨鹏举在山上见了众人的势派,料想山上建构必定雄伟威武,壁垒森严,哪知浑不是这么一回事,心下暗暗称奇。他在江湖上混了十多年,见闻算得广博,这一次却半点摸不着头脑。更有一件奇事,这些人万里来会,瞧各人神情亲密,都是知交好友,但相见时却殊无欢愉之意,每人神色间都显得十分悲戚愤慨。张杨三人被引进一间小房,一会儿送进饭菜。四盘都是素菜,还有二十多个馒头。当晚张朝唐和杨鹏举悄悄议论,猜不透这些人到底在干甚么,对孙仲寿所说千古奇冤.云云,更是难明所指。次日张杨二人起身后,用过早点,在山边漫步,只见到处都是大汉。有的头上疤痕累累,有的断手折足,个个是身经百战、饱历风霜的模样。张杨两人怕生事惹祸,走了一会就回进房中,一直不再出去。这天整日吃的仍是素菜。杨鹏举肚里暗骂:他妈的贼强盗死了老祖宗叫老子吃这般嘴里淡出鸟来的素菜。.

傍晚时分,忽听得钟声镗镗。不久一名汉子走进房来,说道:孙相公请两位到殿上观礼。.张杨二人跟他出去。张康也想跟去,那人手一摆,道:小兄弟,你早些睡吧。.张杨二人随着他绕过几间瓦屋,来到寺庙跟前。张朝唐抬头一看,见一块横匾上写着忠烈祠.三个大字,心想:原来是座祠堂,不知供的是谁.随着那汉子穿过前堂和院子,见两旁陈列着兵器架子,架上刀枪斧钺、叉矛戟鞭,十八般兵刃一应俱全,都擦得雪亮耀眼。

来到大殿,但见殿上黑压压的坐满了人,总有两三千之众,张杨二人暗暗心惊,原来这荒山之上,竟聚集了这许多人。张朝唐抬头看时,只见殿中塑着一座神像,本朝文官装束,但头戴金盔,身穿绯袍,外加黄罩甲,左手捧着一柄宝剑,右手手执令旗。那神像脸容清癯,三绺长须,状貌威严,身子微侧,目视远方,眉梢眼角之间,似乎微带忧态。神像两侧供着两排灵位。张朝唐隔得远了,看不清楚神主上所书的名讳。大殿四壁挂满了旌旗、盔甲、兵刃、马具之类,旌旗或红或蓝,也有黄色镶红边,有的是白色镶红边。张朝唐满腹狐疑,但见满殿人众容色悲戚,肃静无声。忽然神像旁一个身材瘦长的汉子站了起来,点烛执香,高声叫道:致祭。.殿上登时黑压压的跪得满地,张朝唐和杨鹏举也只得跟着跪下。孙仲寿越众而前,捧住祭文朗诵起来。杨鹏举不懂祭文中文绉绉的说些甚么,张朝唐却愈听愈惊。

只听得祭文文意甚是愤慨激昂,既把满清鞑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而对当今崇祯皇帝竟也丝毫不留情面,说他昏庸无道,不辨忠奸.、刚愎自用,伤我元戎.、自坏神州万里之长城,甘为黄帝苗裔之罪人.。对当今皇上如此肆口痛诋,岂不是公然要造反了吗张朝唐听得惊疑不定。哪知祭文后面愈来愈凶,竟把崇祯皇帝的列祖列宗也骂了个痛快,甚么功勋盖世而魏公被毒,底定中土而青田受鸩.,那是说明太祖杀害徐达、蓝玉、刘基等功臣之事;后来又骂神宗乱征矿税,荼毒百姓;熹宗任用奄当,朝中清流君子,不是杀头,便是入狱,如熊廷弼等守土抗敌大臣,都惨遭杀害。这篇祭文理直气壮,一字一句都打入张朝唐心坎里去,他虽运在外国,但中土大事,却也知闻。祭文后半段却是我督师威震宁远,歼彼巨酋.等一大段颂扬武功的文字,更后来又再痛骂崇祯杀害忠良。

张朝唐听到这里,才知道这神像原来是连破清兵、击毙清太祖努尔哈赤、使清人闻名丧胆的蓟辽督师袁崇焕。他抬头再看,见那神像栩栩如生,双目远瞩,似是痛惜异族入侵,占我河山,伤我黎民,恨不能复生而督师辽东,以御外侮。这时祭文行将读完,张朝唐却听得更加心惊,原来祭文最后一段是与祭各人的誓言,立誓:并诛明帝清酋,以雪此千古奇冤,而慰我督师在天之灵。.祭文读毕,赞礼的人唱道:对督师神橡暨列位殉难将军神主叩首。.众人俯身叩头。一个幼童全身缟素,站在前列,转身伏在地下向众人还礼。张朝唐和杨鹏举又吃了一惊,原来这幼童便是那天所遇的杀虎牧童。众人叩拜已毕,站起身来,都是泪痕满面,悲愤难禁。孙仲寿对张朝唐道:张兄大才,小弟这篇祭文有何不妥之处,请予删削。.张朝唐连称:不敢。.孙仲寿命人拿过文房四宝来,说道:小弟邀张兄上山,便是要借重海外才子手笔,于我袁督师的勋业更增光华。也好教世人知道,袁督师蒙冤遭难,普天共愤,中外同悲,并非只是我们旧部的一番私心。.张朝唐心想,你叫我上山,原来为此,不由得好生为难,袁崇焕被朝廷处死,是因崇祯胡涂昏庸,不明忠奸是非,听信了奸臣和太监的挑拨,天下都知冤枉,自己在渤泥之时,也曾听得几个广东商人痛哭流涕的说起过。但既由皇帝下旨而明正典刑,再说冤枉,便是诽谤今上。皇帝若是知道了,一纸诏书来到渤泥国,连父亲都不免大受牵累。可是孙仲寿既这么说,在势又不能拒绝,情急之下,忽然灵机一动,想起在渤泥国时所看过的两部,一部是《三国演义》,一部是《精忠岳传》。他读书有限,不能如孙仲寿那么骈四骊六的大做文章,当下微一沉吟,振笔直书:黄龙未捣,武穆蒙冤。汉祚待复,诸葛星殒。呜呼痛哉,伏维尚飨。.他说的是古人,万一这篇短短的祭文落入皇帝手中,也不能据此而定罪名。孙仲寿本想他是一个海外士人,没甚么学问,也写不出甚么好句子来,只盼他称赞几句袁督师的功绩,也就是了,待见他写下了这六句,十分高兴。张朝唐把袁崇焕比之于诸葛亮和岳飞,自是推崇备至,无以复加。清人为金人后裔,皆为女真族,满清初立国时,国号便仍称为金.。岳飞与袁崇焕皆抗金有功而死于昏君奸臣之手,两人才略遭遇,颇有相同之处,倒不是胡乱瞎比的。

孙仲寿把这几句话向众人解释了,大家轰然致谢,对张杨两人神态登时便亲热得多,不再以外人相待了。孙仲寿道:张兄文笔不凡,武穆诸葛这两句话,荣宠九泉。小弟待会叫他们刻在祠堂旁边的石上,要令后人得知,我们袁督师英名远播,连万里之外的异邦士民也尽皆仰慕。.张朝唐作揖逊谢。各人叩拜已毕,各就原位坐下。那赞礼的人又喊了起来:某某营某将军.、某某镇某总兵.,喊了一个武将官衔,便有一人站起来大声说话。张朝唐听了官衔和言中之意,得知这些人都是袁崇焕的旧部。他被害之后,各人愤而离军,散处四方,今日是袁督师遭难的三周年忌辰,是以在他故乡广东东莞附近的圣峰嶂相聚,祭奠旧主。听他们话中之意,似乎尚有甚么重大图谋。当赞礼人叫到蓟镇副总兵朱安国.时,一人站了起来,张朝唐和杨鹏举都心头一震,原来这人便是引导他们躲入密室的那个农夫,杨鹏举心想:原来他是抗清的蓟辽大将,那么我败在他手里,也不枉了。.

只听他朗声说道:袁公子这三年来身子壮健,武艺大有进步,书也读了不少,我和倪、罗两位兄弟的武功都已传给了他,请各位另推明师。.孙仲寿道:咱们兄弟中,还有谁武功更高得过你们三位的,朱将军不必太谦。.朱安国道:袁公子学武聪明得很,我们只稍加点拨,他马上就会了。我们三个已经倾囊以授,的确要另请名师,以免耽误他功夫。.孙仲寿道:好吧,这事待会再议,诛奸的事怎么了.那姓倪的杀虎英雄站起身来,说道:那姓范的奸贼是罗参将前个月赶到浙江诛灭的。姓史的奸贼,十天前被我在潮州追到。两人的首级在此。.说罢从地上提起布囊,取出两个人头来。众人有的轰然叫好,有的切齿痛骂。孙仲寿接过人头,供在神像桌上。张朝唐这才明白,他们半夜里在箱中发现的人头,原来是袁党的仇人,那定是与陷害袁崇焕一案有关的奸人了。这时不断有人出来呈献首级,一时间神像前的供桌上摆了十多个人头。听这些人的禀报,人头中有一个是当朝姓高的御史,他是魏忠贤的党羽,曾诬奏袁崇焕通敌卖国,众人对他愤恨尤深。各人禀告完毕,孙仲寿说道:小奸诛了不少,大仇却尚未得报,鞑子皇太极和昏君崇祯仍然在位。如何为大元帅报仇雪恨,各位有甚么高见.一个矮子站了起来。说道:孙相公!.孙仲寿道:赵参将有甚么话请说。.那矮子说道:依我说…….刚说了三个字,门外一名汉子匆匆进来禀道:李闯将军派了人来求见。.众人一听,都轰叫起来。孙仲寿道:赵参将,咱们先迎接闯军的使者。.赵参将道:对。.首先抢了出去,众人都站起身来。大门开处,两条大汉手执火把,往旁边一站,走进三个人来。杨鹏举已久闻李闯的名头。知他名叫李自成,这几年来杀官造反,威势极大,倒要看看他部下是何等英雄人物。只见当先一人四十多岁年纪,满脸麻皮,头发蓬松,身上穿一套粗布衫裤,膝盖手肘处都已擦坏,到处打满了补钉,脚下赤足;穿一双草鞋,腿上满是泥污,纯是个庄稼汉模样。他身后跟着两人,一个三十多岁,皮肤白净;另一个廿多岁,身材魁梧,面容黝黑,也是农夫模样。这三人看上去忠厚老实,怎么他们竟是横行秦晋的流寇.。

当先那人走进大殿,先不说话,往神像前一站。那白脸汉子从背后包袱中取出香烛,在神像前点上,三人拜倒在地,磕起头来。那小牧童在供桌前跪下磕头还礼。三人拜毕,脸有麻子的汉子朗声说道:我们李将军知道袁督师在关外打鞑子,立了大功,心里很是佩服。后来袁督师被皇帝冤枉害死,天下老百姓都气愤得很。李将军派我们来代他向督师的神位磕头。现今官逼民反,我们为了要吃饭,只好抗粮杀官。求袁大元帅英魂保佑,我们打到北京,捉住皇帝奸臣,一个个杀了,给大元帅和天下的老百姓报仇。.说完又拜了几拜。众人见李自成的使者尊重他们督师,都心存好感,听了他这番话,虽然语气粗陋,却是至诚之言。

孙仲寿上前作揖,说道:多谢,多谢。请教高姓大名。.那汉子说道:我叫刘芳亮。李将军得知今日是袁大元帅忌辰,因此派我前来在灵前拜祭,并和各位相见。.孙仲寿道:多承李将军厚意盛情,在下姓孙名仲寿。.那白净面皮的人道:啊,你是孙祖寿将军的弟弟。孙将军和鞑子拚命而死,我们一向是很敬仰的。.孙祖寿是抗清大将,在边关多立功勋,于清兵入侵时随袁崇焕捍卫京师。袁崇焕下狱后,孙祖寿愤而出战,在北京永定门外和大将满桂同时战死,名扬天下。孙仲寿文武全才,向为兄长的左右手,在此役中力战得脱,愤恨崇祯冤杀忠臣,和袁崇焕的旧部散在江湖,抚育幼主,密谋复仇。他精明多智,隐为袁党的首领。孙祖寿慷慨重义,忠勇廉洁,《明史》上记载了两个故事:孙祖寿镇守固关抗清时,出战受伤,濒于不起。他妻子张氏割下手臂上的肉,煮了汤给他喝,同时绝食七日七夜,祈祷上天,愿以身代。后来孙祖寿痊愈而张氏却死了。孙祖寿感念妻恩,终身不近妇人。

他身为大将时,有一名部将路过他昌平故乡,送了五百两银子到他家里。在当时原是十分寻常之事,但他儿子坚决不受。后来他儿子来到军中,他大为嘉奖,请儿子喝酒,说:不受赠金,深得我心。倘苦你受了,这一次非军法从事不可。.《明史》称赞他其秉义执节如此。.

孙仲寿为人处事颇有兄风,是以为众所钦佩。

注:明成祖应渤泥国苏丹之请,封其山为长宁镇国山.,亲制碑文,并题诗一首,译意如下:在热带的海上,是渤泥国所处的地方。人民亲近仁义,只有归顺,没有违逆。贤王勤恳谨慎,仰慕中华教化。大明管理外国的官员加以指导,就到中国来朝拜了,带了你的妃子、世子、兄弟、陪臣,来到大明宫殿阶下磕头,陈奏道:‘皇上就象是天一样,将温暖和愉乐普赐天下,对任何人都一样眷顾,没有偏爱,没有歧视。’但我自己反省,德行不够,没有你所说的这样伟大。你冒着风浪,远涉重洋,乘船来到,实在是很辛苦。查考历来远邦的臣属,归顺的时候就来朝拜,不服的时候就不来了,自己前来都不容易,何况还带了家室你国王秉志贞诚,象

金石一样坚固。西南各国的蕃邦君主,哪一位能及得上你你国内有一座巍峨的高山,镇宁邦国。现在在石碑上刻了文字,以发扬你国王的美德。但愿你国王美德光大,国秦民安,今后千秋万岁,都归附我大明。.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