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较劲(2/2)
“通、通”几声闷响,赵文、王彦升、罗庆环三人同时动手,十名军士已经飞了起来,趴在地上半天也爬不起来,赵文、王彦升、罗庆环趁着这个空隙,撒脚走出酒楼,迅速地消失在人群中。
数年来,禁军三征淮南,一征幽州,军士们的杀伐气极重,为了大梁城的社会治安,大梁府尹吴延祚多次行令,在城中打斗者,一律严惩,在北伐回来之后,已有多名军官被大梁府捉去打了板子,打板子虽然不会伤筋动骨,但是光着屁股让衙吏打板子,却让这些军汉们颇觉格外耻辱。赵文、王彦升、罗庆环打倒差人之后,就飞快地溜了出去。
明月酒楼地底层,有两名身着圆领衫的仕子坐在酒桌前,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谈笑着,这种装扮在大梁城极为普通,可以说是常见之景,等到赵文等人冲出酒楼,两人相视一笑。
钱向南得知赵文在酒楼闹事的消息以后,立刻前往侯府,此事说小就是毫无意义的小事,说大就是违反命令地大事,正好可以借题发挥。
侯云策此时却不在府中,几位宰相聚在中书门下,商议审理澶州一案。
“此案不过涉及一位刺史,没有必要动用三司使,这个薛居正,调任刑部侍郎不久,看来还是经验不足。”范质是当朝首席宰相,看过薛居正送上的折子,有些不以为然。
所谓三司使,是指遇到特别重大的案情之时,由刑部尚书、侍郎,大理寺,御史中丞共同审案。
王著没有料到薛居正会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他受人之托为郑有林说情,若是三司会审,自然不能忠人之事,暗自骂道:“薛居正真是混帐,唯恐天下不乱,居然想出了这样一招。”
魏仁浦是众位宰相中最精于吏事的,对此案约知一二,就尽量回避这个案子,听到范质所言,面色凝重、稳重如山、一言不发。
此案是由侯云策处理澶州洪灾而引起,王薄等人都可以不说话,他却回避不得。侯云策也不准备回避,听到范质对于三司会审有反对意见,慢条斯理地道:“此案涉及澶州十数万人命,仅此一条,就算得上惊天大案,动用三司审案也在情理之中。”
当侯云策把郑有林带回到大梁城,并且投入了天牢,范质心中就有些不快,郑有林不过是澶州司马,司马是养老官,由养老官郑有林来承担澶州洪灾的责任并不公正。
范质想避重就轻,道:“洪灾是天灾人祸,每一次洪水决,都会淹死人,这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澶州一案很明显就是澶州刺史渎职,案情并不复杂,由刑部来审就足矣,实在没有必要动用三司。”
侯云策缓缓地道:“按我的看法,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此次黄河决堤并非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而是河堤在春季没有维护所致,为什么朝廷地钱粮没有用到河堤上,这个原因要好好审一审。”
范质道:“就算王德成贪赃枉法,案情亦很简单,仍然没有动用三司使的原因。”
侯云策没有退让,道:“恐怕此事王德成还不算主谋,真正的主谋是司马郑有林。”
范质听到侯云策的锋芒直指郑有林,并没有意识到郑有林有什么问题,却敏感地意识到侯云策是把火烧到了自己身上,冷冷地道:“一个小小的司马,更不需要三司会审,侯相小题大做了。”
侯云策不准备退让,道:“是否小题大做,那要经三司会审才知道,范相结论下得太早。”
范质见侯云策紧紧咬住郑有林不松口,心中也是“格登”一下,这个郑有林是奶妈的儿子,常年住在洛阳,也不知他如何和林守礼混在了一起,陛下的父亲为其求官,范质当然乐于做这个顺水人情,暗道:“难道郑有林当真做下了什么肮脏事情,我怎么没有听说过此事。”
侯云策见范质眼神中有短暂的疑虑,紧逼道:“郑有林弄权,这在澶州可谓家喻户晓,可他为何能欺上瞒下,甚至架空了刺史,这必须深究,以振朝纲,否则小人当道,朝将不朝。”他说到这里,突然对王薄、魏仁浦、王著三从位宰相道:“澶州水灾,死了十几万人,难道这十几万冤魂就请不动三司会审”
范质是首席宰相,而侯云策与小赵皇太后渊源极深,两人都是强势宰相,一直在朝堂上较劲。但是,以前都是暗中较劲,两人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如此针锋相对。王薄、魏仁浦、王著尖着耳朵,惟恐漏掉了一句。侯云策突然转过身向他们发问,三人顿时满脸都是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