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抢救大明朝 > 第576章 出其不意, 直捣燕京!

第576章 出其不意, 直捣燕京!(1/2)

目录

敌人是有可能干蠢事儿的!

比如在明军由觉华岛出击,直赴宁远后,就不远千里的从北京出兵,几万人的八旗劲旅不要命似的奔上一千里地,杀到宁远城下,然后不顾人困马乏,和大明的两个师或是三个师的新军摆开来打一场......崇祯皇帝不就经常干这样的事儿

如果能让崇祯去当大清摄政王,北伐这事儿基本就能碾压了!

可问题是多尔衮、多铎他们肯定比崇祯厉害啊!

他们只要不犯傻,就不会用重兵去辽西、辽东的沿海打决战,而是会用几百上千的骑兵不断骚扰袭击,到时候明军怎么办躲在堡垒里面哪儿也不去吗

所以要用堡垒战术平辽,就必须有一支能依托堡垒和清军骑兵交战的骑兵......依靠克难新军现有的两个骑兵团是不行的。

吴襄明白朱慈烺肯定会问马场的事儿,所以看见他的目光转过来了,也不等发问,就自己先回答起来了。

“皇上,凤阳马场去年引入了一百二十多匹天竺国的折耳良马。”吴襄道,“其中种马有二十多匹,其余都是高大健壮的母马......今年还会继续引入,估计不会少于二百匹。如果可以坚持十年,凤阳马场就能为咱们的骑兵提供大批良马了!”

凤阳马场引入的这一百二十多匹印度马可是下了血本,提前一年多就向荷兰、葡萄牙商人下了订单,其中种马的到场价(不含税)高达1500两银子,而母马的到场价也高达800两银子!

一百二十多匹马光是采购就花费了大明朝廷十几万两!如果再算上马场、马舍、马伕的开支,那就更厉害了......为了防止凤阳马场的马匹和当地的土马发生不正当关系,兵部马政司甚至花钱修建了一道一百里长的围墙,将马场整个圈了起来!

也亏得现在满朝都是忠良直臣,所以朝廷财入也还过得去,要不然还真办不了这个凤阳马场。

不过这年头的海运的运力有限,马匹又不是很喜欢坐船,路上总会死掉一些,所以运输成本很高,输入的数量也不会太多,而且到了大明后还会因为水土不服再死掉一些,能安然抵达凤阳马场是真心不容易啊!

而且折耳马在印度也是非常昂贵的精品马,一般只有大贵族才能拥有,所以葡萄牙人、荷兰人也不可能弄到太多数量。

因此朱慈烺有再多的钱,也不可能买到足够组建几个骑兵团的印度折耳马......未来十年中,平均每年能买到一百五六十匹也就不易了。即便十年内一匹不死,总数也就是一千五六百。其中母马肯定占多数,总有一千三四百。而马并不是很能生养的动物,依靠这些进口母马,凤阳马场在未来十年内的平均产量也就在五百匹左右。不过出生在凤阳的折耳母马养个三四年也就能产小马驹了,所以凤阳马群规模的增长速度会在几年后加快,十年内也许能达到五六千匹——在这过程中看到要淘汰掉一批,因此十年内达到五六千匹的规模已经相当理想了,也足够支持五到十个新军骑兵团进行频繁的作战行动了。

因为印度折耳马是上千年不断选种培育出来品种,是已经“定了型”的马种,不是在接近自然环境中成长的草原马。所以折耳马马场“良马率”是很高的,如果能年产五千匹马,其中可以用于作战的上等战马(雄性阉马),怎么都不会少于一千五百匹,再往后几年,数量就更多了!

“皇上,养马的事情不能急啊!”吴襄又对朱慈烺道,“臣亲自验看过那些折耳马,都非常雄壮高大,母马的肩高都在五尺以上,种马的肩高都有五尺二寸......难得的好马啊!

如果能大量养起来,东虏的骑兵是打不过咱们的,至少对面冲阵的时候,折耳马优势极大!

虽然不能和大股的八旗马队决战,但是配合堡垒和步兵,咱们用几千骑兵就能保证辽东、辽西沿海和辽河沿线的局面了。”

吴襄说的其实就是罗刹国征服西伯利亚和中亚大草原的办法,堡垒加上哥萨克。堡垒是棱堡,而哥萨克拥有的顿河马要优于草原马,在骑兵交锋中能跑、能追、能冲,而他们的个人战斗力也比退化了的各种蒙古种、突厥种的草原部落强大,

所以中亚、西伯利亚就渐渐被罗刹国给控制了......

“十年二十年......”朱慈烺想了想,“还是久了一点!沿天津卫河、运河而上,直捣燕京如何”

走天津卫河和运河去抄大清国的根本,一直是朱慈烺的腹案。过去他没这个实力,现在他好歹也有二十余万新军了!

真要摆开来和多尔衮打决战,胜算是有的!

“皇上,”海军司使黄斌卿首先接过问题,“大沽口外的海沙岛容易拿下,但是东虏这两年在大沽口筑了海防炮台,还在天津卫河中的一个名为东嘴岛的岛屿上筑了城堡......这两处堡垒都学了咱们的沙袋筑城法,而且城池修得不高,模样也是棱堡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