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赋税制度(1/2)
另一边的郭翀也是楞楞的看向朱标,然后就开始努力回想自己那天有没有说错什么话,会不会给殿下留下好印象了。
其余士子也是目光灼热的看相太子爷,毕竟按照官场上的规律,他们绝大多数肯定是要先下地方的,十几二十年能会京任职就不错了,到时候说不定就是给如今的殿下效忠了,若是能在此科脱颖而出,被太子殿下记住…
朱标自然也清楚士子们心中所想,按理说太子储君是不应该接触新科考生的,但谁叫他特殊呢?
朱标现在心态也放平和了,这些人好歹也是目前大明最优秀的一波人才了,好好培养就是未来朝廷的中坚力量,对朱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等场面安静下来后李善长和宋濂稍稍的退后了一点,朱标向前踏了一步开口说道:“诸位是我大明的人杰,都是经过寒窗苦读的学子,而今天恩浩荡,朝廷特开恩科取士,就是希望能从你们中间简拔出合适的人襄辅大明盛世,本宫先在此祝你们能金榜题名,不负十年苦读。”
浩浩荡荡的士子们齐齐躬身行礼:“学生等拜谢殿下。”
等行完礼后每十人就被一个差役领走,按照预先分发的号牌到自己的号舍中开始考试,这这里也没有人敢闹事捣乱,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半个时辰后就开始正式的分发试卷了,号舍紧凑,可以看出有不少士子都是心态有些变化了,毕竟本来就是很紧张的考试,偏偏环境压力还很大。
朱标跟李善长开始在号舍过道中随意的巡视起来,一路上还有不少差役在死死盯着自己分管的考生。
李善长在一旁说道:“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能熬过这一关他们也就是鲤鱼跃龙门了。”
朱标点点头,免除赋税和徭役可是很实惠的好处,不过这个政策其实并没有多大问题,朱标原本以为考上举人进士了,他们的田亩就都不用纳粮了,所以后期才会有那么多人举田投献。
朱标走了一趟户部才知道,朝廷怎么可能留下这么大的空档,严格定义上来说,明代是官也纳粮,绅也纳粮的,只不过官员,是有优免的,朝廷规定考取了功名以后,就开始享受国家优免的待遇。
这个优免包括土地税收的优免,不是所有的,而是有一定亩数的,那么如果这个有功名的学子或者官员,没有被优免的那部分土地,仍然要纳税的,要缴纳皇粮的。
而且依照朱元璋的性格,怎么可能给出大规模的土地免税,如果这个政策可以得到有效的实行,那么官绅们得到的好处也并不多,但是也足够感受到朝廷的诚意了。
所以中央政府下达的政策其实很少是错误的,只不过受到皇权不下乡的限制,加上地方官员相互勾结,把这些国家的优惠政策无限放大。比如优免的田亩无限增加,甚至把亲属的田亩也改成自己的名下,以达到优免的目的,这种方法叫”投献“。
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想要获得更多的免税,那就给主管的官员送些土地,然后让官员上报朝廷此地遭灾,或者田亩减产,当年的税收完不成,先缴一部分,承诺来年补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