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秘战无声 > 第578章:协调会(二)

第578章:协调会(二)(2/2)

目录

翻纸的声音不断响起。

大家都在全神贯注的在看,只有林蔚文一个人端起茶杯,吹着上面的漂浮的茶叶,喝一口,放下,然后闭目养神。

他是文件的起草人,内容早就脑海里了,根本不需要再看了。

罗耀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他就知道了,这套方案还是根据密检所为蓝本进行的设计,当然,也有一些他在方案中提到的方法。

密译室跟密检所本质的区别不是人,而是将研究,研译是合在一起以及分开的。

密检所是将两者分开,好处就是相互不干涉,保密效果好,因为研究者只是把电文内容解析出来,而电文真正内容还需要一道研译过程才能真正的清楚。

因为,在高等的密电码通讯中,还回使用密语和暗语,你若不知道这个,就算你破译了电文,还是不知道电文里说道是什么。

比如,日军在所有通讯密电中用一个“数字”替代某个人,或者某一不对,你若不掌握这个,同样不知道电文里说的是啥

研究是密电码字面上的破解过程,而研译是将电文字面上的意思再翻译成大家都明白,都懂的意思。

这就是为什么方言密电难以破译的原因,它传递的就是一个音,只有懂方言的人连起来读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懂这个方言,你就是想破脑袋也不知道电文说的啥。

罗耀的密译室,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与研译无缝对接,彼此都在一起工作,相互获取信息,而不是将两者人为的区隔,这样破译的效率会更高。

当然,这也是密译室人少的缘故,人一多,可能这样的方式就不适用了。

密检所的工作分配是一人做一件事,只做自己的那一部分工序,下一步工序就跟自己没关系,这样来说,保密性自然是最好的,因为,只有一道工序的人,根本不知道前后两道工序的情况,就算他泄密,也就是他自己这一道,损失有限。

缺点就是,不能充分调动每个人工作的积极性,要知道,密电码破译,功劳最大的是最后一道,也就是研译部门。

研译部门破解了电文内容,功劳当然很大,可是其他部门的功劳却难以得到照顾。

久而久之,其他部门就不那么积极做事儿了。

罗耀的做法是,把侦听和研译分开来,侦听和研译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技术种类。

这个分开没什么问题。

而是在研译内部分组,以组的方式接任务,从统计、研究再到研译,都在一个组,这个组把电文破译了,那成绩是整个组的,所有组员都有功劳,都能获得嘉奖。

功劳和奖金怎么分配,那也有一套规矩,也不是平均的,那样也不公平。

但是,这恰恰能激发整组人工作的热情和活力,而且还能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

也容易出成绩。

这也是他摸索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密检所是做不好可以相互推诿,指责,谁也不愿意担责,但密译室不行,做不好就是你整组人不行,攻关失败,就得把所有资料移交,换人。

林蔚文跟他说,他的方案很有想法,但不合时宜,罗耀当然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了。

合并后的机构,人员构成很复杂,什么温系的,毛系的,还有密译室系,就这个里面还分罗系和韦系呢,这些派系若是按照罗耀的方案编组,那真是会乱套了呢,到时候,光内斗就会新机构耗费打量的人力和物力了,哪有精力去破译敌人的密电码

密检所原来也是从各部调人成立的,大杂烩一个,虽然机构设置有些效率低,可它一直都还能运转,这也是目前来看,合并后最好的借鉴方案了。

要实现罗耀的合并方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温玉清、毛宗襄以及韦大铭彻底排除新机构之外。

但这可能吗

老头子敢把这样一个重要的秘密机构交给一个三十岁都还不到的年轻人手里吗

只怕到时候反对者更多了。

“怎么样,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这就是一份草案,最终会议什么方式合并,还得诸位统一了意见再说。”林蔚文目光扫过四人的脸庞问道。

“林主任,我觉得这份方案草案很好,只要稍微做一些修正和补充就可以直接定案了。”温玉清说道。

“温博士,请讲。”

“林主任,可以考虑增设顾问室,这样便于我们吸纳人才,比如有些人有本职工作,但在密电码破译方面有成熟经验的,又比如从外国聘请的这方面的专家,都是可以以顾问的身份加入我们的。”温玉清解释道。

“这一点是我疏忽了,大家怎么看温博士这个提议”

“温博士提的好,拾遗补缺,顾问室是应该设一个,这也是广纳贤才的一条路径,我赞成。”毛宗襄道。

王景禄也点了点头,这个是细枝末节的东西。

就剩下罗耀一个人没开口。

“罗主任,你怎么说”

“设立顾问室,我没有意见,不过如果只是为了设立而设立,有名无实的话,有些人如果只是为了顾问的名头,或者为每个月一份顾问的薪酬,那就没必要了。”罗耀今天来,本来就是当反派的,反派的话,自然不可能好听了。

挑破了说就是了!

不就是巧立名目,贪污的一个手段而已,这些人的心思,罗耀焉能不知道。

密译室也有顾问,但是不干活是拿不到钱的,韦大铭之前虽然也是顾问,可他从不来密译室指导,那密译室一分顾问费就不发,韦大铭拿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